




氯化鎂通常含有水,有稱六水氯化鎂和鹵片等,易溶于水和乙醇,白色結晶體,多成柱狀、針狀、粉狀或黃色,白se片狀,有苦味。氯化鎂的應用比較廣泛 按照球狀氯化鎂的應用來說 工業食品 建筑等方面 十分廣泛
儲存上 特別注意:應密封貯存于陰涼、干燥處,運輸時防雨淋和防日光曝曬。裝卸時輕拿輕放,防止包裝破損。產品包裝靈活,可按客戶需求進行加工,并提供各種進出口包裝
生產的鎂含量種類多,可以從38-48%選擇各種形狀規格氯化鎂
氯化鎂質量高,顏色好 廣泛應用在建筑,化學,交通,冶金等行業
氯化鎂主要用于制金屬鎂,用做滅火劑、冰鹽冷凍劑,也應用于陶瓷、紡織、造紙等工業。氯化鎂溶液跟氧化鎂按一定比例混合,俗稱鎂氧水泥,質堅硬耐磨,如加入木屑、刨花做填料可制成人造大理石、刨花板等。將氯化鎂跟鎂砂混合,可做煉鋼爐襯里。如埃及,地下水中氯化鎂的含量比歐洲和美國高出3~4倍,而當地的患者僅為歐洲和美洲的10%。海水及鹽鹵中均含氯化鎂。用氧化鎂或菱苦土跟鹽酸反應可制得。
海水含氯化鎂0.32% (質量),是目前生產氯化鎂的主要原料。地下咸水也是生產氯化鎂的重要資源。亦可由菱鎂礦(MgCO3)與鹽酸反應而制得。主要用于制鎂工業。電解氯化鎂混合物熔體,鎂離子在陰極放電析出鎂。氯化鎂及其溶液本身并不具有膠凝性,只是當采用氯化鎂溶液調制堿性材料時,溶液與MgO反應生成Mg(OH)2和氯氧鎂水合物(化學通式為mMgO·MgCl2·nH2O)才具有膠凝性。1982年統計,世界電解鎂的原料(氯化鎂)1/3多來自海水。氯化鎂易吸濕,紡織業用它填充織物以保持棉花的濕度而使其柔軟,每年用量以萬噸計。氯化鎂在水中溶解度為54.2克/100毫升,與冰混合用作冷凍劑。氯化鎂溶液與氧化鎂混合所得稠漿數小時后凝成固體,稱鎂質水泥,堅硬耐磨并易于磨光,用于補牙;在凝固前與木屑、鋸末等混合,用于制桌面、地板等;亦可用于制造砂輪及用作粘合劑。此混合物凝固原理是形成—Mg—O—Mg—O—Mg—型長鏈,而以OH-或Cl原子為鏈的末端。
以氯化鎂作為原料,電解制鎂的時候,要求氯化鎂中所含的水是越少越好,這是因為實踐證明:電解質中每含有0.1%的水,電流效率就會降低1%以上,因此為了能夠獲得良好的技術經濟指標,以氯化鎂水合物,作為電解質原料的時候,必須要對其進行脫水處理。
氯化鎂在水溶液中能夠形成多種含有分子數結晶水的水合物。在蒸發、濃縮氯化鎂水溶液的時候,當達到飽和后,晶體氯化鎂就能析出。但是,每種晶體氯化鎂,只有在特定的溫度范圍內才能析出。
每種氯化鎂水合物都只是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存在的:氯化鎂水合物中的含水量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減少的,同時也說明,一種水合物是在一個固定的溫度條件下以突變的形式轉變為另一種水合物。這個固定的溫度被稱為“轉化溫度”,如116.7-181.5度是MgCL2·4H2O晶體的存在范圍。按產品材料生產地:國產和進口離型紙的技術參數:干凈度:是指表面的干凈和清潔度。181.5-240度是MgCL2·2H2O晶體的存在范圍。181.5度就是在MgCL2飽和溶液下,由MgCL2·4H2O轉化為MgCL2·2H2O的轉化溫度。
脂肪酸系列是目前脫墨劑中應用多的表面活性劑之一,也是文獻中介紹多的。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開發研制的脫墨劑以脂肪酸系列脫墨劑為主,它們具有優良的脫墨性能,對金屬離子有很好的螯合能力,并能通過靜電對油墨進行捕集和浮選。
天然油脂中含有各種類型的甘油三酸酯,將天然油脂與堿一起加熱,可得到脂肪酸皂和丙三醇。脂肪酸皂含有16~18個碳原子,如硬脂酸、油酸、棕櫚酸、亞油酸、亞麻酸和棕櫚油酸的混合物。研究認為,上述混合油的協同作用能產生很好的脫墨效果。沒有雙鍵的脂肪酸有助于油墨從纖維上分離,而雙鍵的存在則有利于浮選。水化產物凝膠并逐漸再結晶化生成細小晶粒,使MgO—MgCl2—H2O系統硬化并獲得強度。
脂肪酸鈉必須轉化為鈣鹽才能起浮選促進劑的作用,為此,必須在系統中加入鈣離子。可在浮選槽內加入氯化鈣固體或溶液。鈣皂形成微小的沉淀物,由于疏水而與油墨形成附聚物,并吸附在氣泡上被帶到漿層表面而除去。






上一條:元明粉廠家誠信企業推薦「多圖」
下一條:元明粉工藝滿意的選擇